
政策倒逼:认证已成“通关刚需”
欧盟CBAM
2026年起全面生效,覆盖钢铁、铝等六大行业,未认证企业将面临最高55欧元/吨的碳关税成本。
美国新规
拟对未通过碳核查的进口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,新能源产业链首当其冲。
多国联动
日本、加拿大等20国正制定类似机制,全球碳壁垒加速成型。



认证价值:不止于减税

订单保障

沃尔玛、特斯拉等跨国巨头已将CBAM认证纳入供应商白名单。

融资优势

获证企业可获得绿色信贷利率下浮1-2%、ESG基金优先投资。

品牌溢价

经认证产品在国际市场溢价达8%-15%,消费者绿色支付意愿显著提升。



碳关税



标杆案例:先行者已破局
淄博铝企
通过氢能替代+碳捕集技术,成为北方首个获CBAM认证的电解铝基地,对欧出口激增300%。
扬州光伏
构建全生命周期碳账本,提前锁定欧盟2026年80MW组件订单。
深圳电子
联合SGS开发智能核算系统,碳关税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42%。



行动路线图

精准对标

按出口国别锁定CBAM(欧盟)、CBP(美国)等认证体系。

技术攻坚

重点布局绿电采购(降碳40%+)、氢能冶金(减碳70%+)等关键技术。

数据筑基

2025年底前需完成ISO14064、PAS2050等国际核算标准认证。

生态联动

加入行业碳足迹联盟,共享核查数据降低认证成本。



【END】